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呼吸科醫(yī)學進展 > 需住院治療的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死亡風險高
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IPF)是一種致死性疾病,診斷后平均生存期只有 2.5-4 年。有研究認為住院治療,特別是呼吸系統(tǒng)相關的住院,在判斷 COPD 和肺囊性纖維化的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提出可將住院治療作為 IPF 臨床試驗的一個終點事件。
來自美國弗吉尼亞洲費爾法克斯醫(yī)院的 Drs Brown 等進行了一項隊列研究,旨在評價住院治療的頻率、持續(xù)時間和原因與疾病預后之間的關系。以期進一步證明住院治療可被視為 IPF 臨床試驗中一個有意義的終點。研究發(fā)表在近期出版的 Chest 雜志上。
該研究納入某三甲醫(yī)院診斷為 IPF 的所有患者,并統(tǒng)計這些患者診斷 IPF 后住院的頻率、持續(xù)時間及原因。主要觀察指標為住院治療與患者生存期的關系,住院時間與出院后的生存期的關系以及基線患者特征與住院及生存期的關系。
共 592 名 IPF 患者納入該研究,25.3% 的患者在診斷該病后有住院治療,住院的原因 77.3% 與呼吸相關。未經(jīng)肺移植治療患者就診后平均中位生存期為 23.3 個月。其中,與呼吸系統(tǒng)有關的住院患者平均生存期低于那些由于其他原因住院的患者。研究顯示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住院都與死亡率相關。
在由呼吸道癥狀所致的住院患者中,22.4% 的患者住院發(fā)生死亡,16.4% 的患者最終進行了肺移植。呼吸系統(tǒng)相關住院患者中,住院時間超過一周的患者死亡的風險明顯高于少于一周的患者。對出院患者進行進一步隨訪分析表明,發(fā)生因呼吸系統(tǒng)相關的住院的患者預后較差,與其他原因所致的住院患者相比,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 9.1 個月和 43.5 個月。
住院治療在 IPF 患者中很常見。大多數(shù)住院都是因呼吸道癥狀加重所導致,因呼吸癥狀加重所致的住院與高住院死亡率和生存時間縮短有一定關系。IPF 患者無論是因呼吸系統(tǒng)癥狀加重導致的住院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住院治療都與死亡率升高有關,或可作為 IPF 臨床試驗的一個終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