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及同屬植物寬葉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莖。以條粗壯,有隆起疣狀環(huán)紋,外皮棕褐色,斷面朱砂點多,香氣濃郁者佳。其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腎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勝濕、通利關節(jié)、止痛的功效。善治感冒風寒、頭身疼痛、風寒濕痹、肢節(jié)肩背酸痛等癥,是一味祛風止痛的有效良藥。
《雷公炮制藥性解》謂:“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fā)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本草匯言》云:“羌活功能條達肢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fā)散風寒風濕……蓋其體輕而不重,氣清而不濁,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頭,下行于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也。”《本經逢原》言:“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非時感冒之仙藥也”?!墩渲槟摇费裕?ldquo;太陽經頭痛,去諸骨節(jié)疼痛”?!镀穮R精要》:“主遍身百節(jié)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前賢所論,言簡意賅。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羌活含揮發(fā)油、β-谷甾醇、香豆素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歐芹屬素乙、有機酸及生物堿等。羌活注射液有鎮(zhèn)痛及解熱作用,并對皮膚真菌、布氏桿菌有抑制作用。羌活水溶部分有抗實驗性心律失常作用。揮發(fā)油亦有抗炎、鎮(zhèn)痛、解熱作用,并能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對小鼠遲發(fā)性過敏反應有抑制作用。
羌活質輕而不重,氣輕而不濁,辛散祛風、味苦燥濕、性溫散寒,有較強的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作用,能直上巔頂,橫行肢背,以清氣分之邪,盡其搜風通痹之職。用治外感風寒夾濕,癥見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較重者,常配伍防風、細辛、川芎等祛風解表止痛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若風濕在表,頭項強痛,腰背酸重,一身盡痛者,可伍獨活、藁本、防風等藥,如羌活勝濕湯;用治風寒濕痹,肩背肢節(jié)疼痛者,常與防風、姜黃、當歸等藥同用,如蠲痹湯;治療風寒、風濕所致的頭風痛,可與川芎、白芷、藁本等藥配伍,如羌活芎藁湯;頸椎病頭痛和肩臂板滯酸痛,屬風邪瘀滯者,則與蔓荊子、白蒺藜、徐長卿等同用。
羌活煎服,一般用量3~9克。因本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血虧虛者慎用。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者不宜服。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