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內科醫(yī)學進展 > 卒中后情緒障礙的識別和識別
2013年11月6日,北京大學卒中論壇第24次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于欣教授講解了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常見癥狀、診斷識別和臨床干預等問題。
卒中后常見的情緒障礙
器質性情感障礙常見以下幾種情緒狀態(tài):抑郁、焦慮、淡漠、情感脆弱、欣快和類躁狂。
卒中患者常見的抑郁表現包括:精力下降、**缺失、自責觀念、**意向、淡漠、缺乏主動性、焦慮、災難性反應、情感脆弱和情緒不穩(wěn)、強制性哭笑、植物神經癥狀、過分關注身體、不依從治療、睡眠食欲改變等。與抑郁癥的表現基本相似,但出現淡漠的幾率更高。
淡漠見于17-71.1%的卒中后患者,淡漠患者中抑郁和認知功能損害更為常見,淡漠常常和認知損害并行。
情感脆弱也比較常見。表現為:外界的**與激發(fā)的情緒反應不成比例;情緒的穩(wěn)定性差;極端情況為微小**下,內心情緒體驗立即毫無保留地過分地表現出來而難以節(jié)制,同時,有明顯的幼稚愚蠢色彩,又稱為情感失禁。
強制性哭笑是指沒有外界誘因而突然爆發(fā)的、不能自行控制或帶有強制的哭笑,患者面部表情愚蠢、奇特、缺乏內心體驗??梢娀颊呙娌勘砬榈瑢χ車挛锬魂P心。但在受到情感**時或無任何原因,患者會一反常態(tài),呈現時間長短不一的似哭或似笑面容,患者自己不能控制。見于卒中、腦外傷、MS、肌萎縮側索硬化、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腦腫瘤、Wilson's病,神經梅毒、癲癇、正常壓力性腦積水。
上述情緒常常與抑郁同時存在。
卒中后抑郁概述
研究提示,卒中患者30-80%會在一年內發(fā)生卒中后抑郁;抑郁是首發(fā)卒中的***危險因素,使首發(fā)卒中風險增加45%;卒中后抑郁是1年死亡的***危險因素,增加1年死亡風險140%.抑郁同時也是糖尿病、癌癥的危險因素,中老年期抑郁是老年癡呆的***危險因素??刂蒲?、運動、飲食、減少抑郁發(fā)生,能將控制23%的癡呆風險。
卒中后抑郁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1)單側(左)額葉和皮質下(基底節(jié))病變與抑郁關系更為密切;
(2)右側額葉病變更易引發(fā)欣快情緒;
(3)病變距離額極越近,抑郁程度越重;
(4)抑郁的嚴重程度與損害的嚴重程度無關;
(5)多病因:大腦病理學、心理學、社會因素既往精神障礙史;
(6)抑郁常與腦部的結構性改變有關:白質高信號、皮質下灰質高信號;
(7)Hackett等做的meta分析發(fā)現,僅卒中后身體殘疾與卒中后抑郁持續(xù)相關,卒中的嚴重程度及認知功能障礙也與卒中后抑郁有關
卒中后抑郁的預防性治療
(1)PSD發(fā)生率高,且對卒中后患病率、死亡率有不良影響,需要及早預防;
(2)現有證據不足以支持卒中患者常規(guī)應用抗抑郁藥和心理治療預防PSD;
(3)PSD高危人群和伴抑郁癥狀者選擇性地采取干預措施可能受益。
因此,從總體上講,不主張預防性治療。對于PSD高?;颊?,應加強評估。若評估無問題應進一步觀察;如有輕度抑郁給予心理支持,中重度給予特異性的治療。高危情況包括:卒中面積大、前額葉/基底節(jié)附近梗死、白質損傷嚴重、小血管問題嚴重、患者既往神經功能良好自我認知度高等。
心理干預
廣義的心理干預即支持性心理治療;針對性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問題解決治療和家庭治療等;主題包括自我構架、功能障礙和家庭工作問題。醫(yī)生應該找到患者的“痛點”來進行交流,給予支持和幫助,“痛點”即患者最痛苦、最擔心的問題。
藥物治療
目前抗抑郁藥的研究證據少,證據強度不夠硬,缺乏頭對頭的比較,而回顧、開放研究多。
用藥基本原則是:小量起始,緩慢加量,規(guī)范治療。總療程3-6個月。根據患者情況綜合考量,注意事項包括:(1)年齡對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的影響;(2)副反應耐受判斷;(3)兼顧合并用藥;(4)風險評估;(5)復發(fā)預防。
什么時間開始藥物治療?
于欣教授認為,卒中后患者會發(fā)生急性應激反應,需要一個大約4-6周的正常的情緒調節(jié)過程,而急性期好的預后轉歸可給患者帶來正面影響??稍谧渲泻?周進行評估,若存在抑郁可以適當的給予患者自我調適的時間;國外的研究認為7周后進行評估,如果患者發(fā)生抑郁則給予充分治療。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