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內分泌科醫(yī)學進展 > 甲狀腺功能篩查:YES還是NO?
對于無癥狀的非妊娠婦女而言,是否應對其進行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篩查?如果篩查出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癥,是否應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治療?針對這些迄今為止,仍然令人困擾、且有爭議的問題,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哈佛醫(yī)學院和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yī)院的醫(yī)學教授JoAnn Manson博士,于近日在Medscape網站上發(fā)表了其下述觀點。
1. 缺乏明確指南和研究證據
盡管上述問題在臨床上頗為常見,但令人驚奇的是,針對這些問題,目前卻很少有基于隨機臨床試驗的明確指南,以及平衡其受益/風險的探索性研究。
最近,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在2015年3月出版的《內科學》雜志上發(fā)布了其在對上述問題的最新指南[1].該指南的結論是,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建議或反對對此類人群進行甲狀腺功能的常規(guī)篩查。而這一結論的得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目前缺少評估亞臨床期或臨床前期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治療時,獲益/風險比的隨機臨床試驗,以及基于這些試驗的明確指南。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的相關專業(yè)學會則推薦對所有此類人群、或其高危的亞組人群進行甲狀腺功能的常規(guī)篩查。
2. 專家建議積極發(fā)現(xiàn)病例
美國甲狀腺協(xié)會(ATA)建議[2],此類人群應自35歲時開始常規(guī)篩查,然后每5年復查1次。美國臨床內分泌醫(yī)師協(xié)會(AACE)也建議[2,3],應通過對以下高危人群進行篩查的方法,來積極地發(fā)現(xiàn)相關病例。這些高危人群包括:
①年齡≥60歲的男性和女性。因為,甲狀腺疾病在這類人群中較常見,且患者常常無癥狀、或癥狀輕微、或癥狀不典型;②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成年人,如1型糖尿病、或惡性貧血患者;③下列成年人,如:有甲狀腺手術史、先前的甲狀腺疾病史、曾有甲狀腺檢查異常史,或正在服用可能影響甲狀腺代謝的藥物的患者。包括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如雌激素替代治療)在內的一些藥物,可能對服藥者的甲狀腺結合球蛋白產生影響,并進而影響其甲狀腺素的需要量;④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的成年人。因為,這類人群罹患甲狀腺疾病的風險較高;⑤計劃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女性。因為,未確診的甲狀腺疾病,影響胎兒健康的風險非常高。
最后,ATA和AACE都強調了對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進行連續(xù)篩查的重要性,而這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Manson博士指出,總體而言,其認為采用積極的方法發(fā)現(xiàn)病例,并針對甲狀腺功能異常的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是合理的。
Manson博士還表示,進行一些隨機臨床試驗和其他的研究來回答上述相關問題,是極其重要的;此外,還應闡明常規(guī)篩查、或對甲狀腺疾病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時的風險/受益比;并明確對亞臨床或臨床前期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癥進行治療,是否可取?
Manson博士希望在此后的10年內,或在下一版USPSTF指南發(fā)布之時,我們已經超越了“證據不足”的結論,并看到來自USPSTF的明確指南。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wěn)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yōu)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xiàn)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