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脈診里的誤區(qū)(2)
2011-02-16 15:02
閱讀:2388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作者:大*勒
責任編輯:大彌勒
[導讀] 中醫(yī)以三指搭脈,從患者的脈象中診斷病情,經過長期的醫(yī)學實踐已證實其科學性。但隨著一些中醫(yī)師西化,及一些患者對脈診的神化,常常對脈診認識存在著誤區(qū)。 一是有些中醫(yī),自我貶低中醫(yī)脈診。他們對博大精深的把脈理論學而不精,認為切脈只是象征性地作一次
脈診雖精深,但其結果還需要同其它三診合一、病證合參、整體審察才能準確地判斷病情,辨證施治。
讀者回饋:單手診脈是脈診的最大誤區(qū)
“用脈搏的均勻度,以分促脈、結脈、代脈或微脈、散脈”一節(jié)值得商榷。古籍載:數(shù)而有止為促,遲而有止為結,止不能回或止有至數(shù)為代。拙見認為,微脈系察指下之力,散脈是察指下之形。故微、散與促結代脈不能混為一談。除此之外,筆者還有一個觀點,即“單手診脈”系脈診里的最大誤區(qū)。
余幼承衣缽,記得先父教學診脈時,明確指出:診寸口脈時,要用左手去診病員的右手之脈,用右手去診病員左手之脈,相互交叉是診脈之道。理由是診脈部位在寸口,要避開高于寸口之障礙(即掌長肌、拇長屈肌健鞘、橈側腕屈肌健鞘并合之處)。否則,會影響醫(yī)生診脈之指下的靈感而發(fā)生錯覺。因此,“單手診脈”是當今脈診里最大誤區(qū),而且情況非常普遍。糾正脈診里的誤區(qū)——“單手診脈”,是到了迫在眉睫之時了,絕不能讓“單手診脈”的誤區(qū)以誤傳誤而泛濫下去,不使國粹之中醫(yī)“診脈”蒙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lián)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