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診療指南 > 衛(wèi)計委2011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

衛(wèi)計委2011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

2011-10-18 09:23 閱讀:2972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劉* 責任編輯:劉坤
[導讀] 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簡稱肝癌) 是常見惡性腫瘤。由于起病隱匿,早期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進展迅速,確診時大多數患者已經達到局部晚期或發(fā)生遠處轉移,治療困難,預后很差,如果僅采取支持對癥治療,自然生存時間很短,嚴重地威脅

    一、概述

    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簡稱肝癌) 是常見惡性腫瘤。由于起病隱匿,早期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進展迅速,確診時大多數患者已經達到局部晚期或發(fā)生遠處轉移,治療困難,預后很差,如果僅采取支持對癥治療,自然生存時間很短,嚴重地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發(fā)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細胞癌(HCC)、肝內膽管細胞癌(ICC)和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細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類型,在其發(fā)病機制、生物學行為、組織學形態(tài)、臨床表現、治療方法以及預后等方面均有明顯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診斷技術和應用

    (一) 高危人群的監(jiān)測篩查。

    我國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黃曲霉毒素污染、長期酗酒以及農村飲水藍綠藻類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臟代謝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隱原性肝病或隱原性肝硬化。由于肝癌的早期診斷對于有效治療和長期生存至關重要,因此,十分強調肝癌的早期篩查和早期監(jiān)測。常規(guī)監(jiān)測篩查指標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臟超聲檢查(US)。對于≥40歲的男性或≥50歲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檢查。一般認為,AFP是HCC相對特異的腫瘤標志物,AFP持續(xù)升高是發(fā)生HCC的危險因素。新近,有些歐美學者認為AFP的敏感性和特異度不高,2010版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指南已不再將AFP作為篩查指標,但是我國的HCC大多與HBV感染相關,與西方國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為HCV、酒精和代謝性因素),結合國內隨機研究(RCT) 結果和實際情況,對HCC的常規(guī)監(jiān)測篩查指標中繼續(xù)保留AFP。

下載附件:   


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1版)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