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yī)學論壇 專業(yè)文章 醫(y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yī)培訓 醫(y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y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醫(yī)視角 > 器官移植“5宗最”(2)

器官移植“5宗最”(2)

2011-04-19 11:40 閱讀:3098 來源:愛愛醫(yī) 作者:i*m 責任編輯:iam
[導讀] 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是我國最早開展器官移植的醫(yī)院之一,從老一輩專家黃潔夫、鄭克立的帶領下,到如今的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何曉順,已完成了各種器官移植5000余例。 本文為您節(jié)選了器官移植5宗最,帶您一窺器官移植的神秘面紗。 器官最多:一次移

 

  年齡最?。簽閮H3個月的患兒“換肝”

  2006年,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器官移植中心為一名年僅3個月的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實施“單段”肝移植,為國內首例***單段肝移植,同時創(chuàng)造了國內最小患兒肝移植的記錄。

   ***單段肝移植一直受困于供體的肝臟太大和器官短缺兩個難題,因此技術難度高,操作復雜,我國尚無報道。手術前經過對肝臟供體(嬰兒的姨母)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評估。精確切取其姨母肝臟的一小塊,植入了患兒的體內。

    難度最大:永不可**的“自體肝移植”

    2005年9月,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器官移植中心與新疆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合作,完成了堪稱肝移植領域內難度之最的“體外肝臟切除、自體肝移植術”。

    手術中,醫(yī)生將患者的肝臟從體內取出,放入置有冰塊的低溫箱中,在低溫箱里切除肝臟上附著的腫瘤組織,再移植回體內,避免了體內肝臟缺血半小時即壞死的窘境,且腫瘤切除極為趕緊。

    但何曉順教授表示,這種手術只適用于極為罕見的個例,難度極大,且需要有一個其他人的肝臟隨時預備,以應對不測。但在正常的肝移植都難以保證的時候,很難有多余的肝來作為“備用品”。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y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