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某某,女,二十九歲,一九八九年八月四日初診。
主訴:經行小腹痛痛十二年,加劇六年。
現(xiàn)病史:患者十六歲時月經初潮,周期二十七天至三十天,帶經一周,無明顯不適。一九七七年盛夏,適值經期,患者從田間勞動回家,由于酷熱難忍,貪涼于搖頭扇下,吃下較多涼食,月經迅速趕緊。次月行經,第一天出現(xiàn)小腹痛痛,如線牽拉,衛(wèi)生室給予益母草膏,去痛片口服,肌肉注射黃體酮一支,疼痛絲毫未減。此后數(shù)年,病情逐漸加重,伴隨癥狀隨之增加。一九八三年,前往謀市求治,醫(yī)院醫(yī)生診斷為繼發(fā)性痛經,住院輸液治療兩月,癥狀更加嚴重。十余年來,輾轉多地,延醫(yī)無數(shù),歷經中醫(yī)西醫(yī),針灸等多方治療,收效甚微。發(fā)誓疾病不除絕不婚嫁。患者平時無寒熱,汗出不多,經??诳?,夜半腹脹,全身皮下生有結節(jié)數(shù)十枚,大小不等,疼痛。行經之日,小腹寒冷如冰,墜痛,入夜疼痛猶如刀絞,痛苦之聲,四鄰皆聞。直至下半夜,幾經翻滾努掙,全身出汗,疼痛得以緩解。汗后困倦乏力,經后晝夜思睡,全身如癱。歷經半月,始能勞作。自敘月經周期較準,量中等,顏色紫暗有大塊。舌質淡紅,苔白厚外籠黃色。脈象沉細無力。
診斷:痛經,繼發(fā)性痛經
辯證:寒凝胞宮
治療原則:溫經散寒 破於止痛
方劑:溫經湯少腹逐瘀湯加減
藥用:吳茱萸10克 肉桂8克 制莪術10克 醋制五靈脂10克 炙乳香5克 炙沒藥5克 炒桃仁10克 紅花10克 制玄胡素30克 川芎6克 赤芍藥6克 牡丹皮6克 臺烏藥6克 黃連10克。
二診:八月六日,服藥兩劑,感覺良好,未出現(xiàn)溫燥等不良反應,再進兩劑。
三診:八月八日,夜半腹脹大減,但乏力依舊。舌脈未見變化。守前方佐以益氣壯筋。
藥用:吳茱萸10克 肉桂8克 制莪術10克 炙乳香5克 炙沒藥5克 制玄胡素30克 川芎6克 臺烏藥6克 黨參60克 鹽杜仲20克 川續(xù)斷10克 淫羊藿10克 懷牛膝10克 節(jié)菖蒲10克 黃連10克
四診:八月十日,迭進兩劑,乏力僅為一過性,三診方患者帶走七劑。
五診:八月十七日,自敘全身輕松,皮下結節(jié)大消,已不疼痛。又服四劑。
六診:八月二十一日,昨日行經,僅有輕微腹痛,原有癥狀均未發(fā)生,經色紫暗,有小塊,舌苔白厚,浮黃退去,脈沉細有力。
藥用:桂枝10克 制玄胡素15克 炙乳香5克 炙沒藥5克 郁金10克 炒桃仁10克 紅花10克 川芎6克 懷牛膝10克 鹽杜仲20克 川續(xù)斷10克 臺烏藥6克 黨參30克 節(jié)菖蒲10克 焦山渣20克 三劑。
原帖地址及討論:http://www.createwallart.com/med/thread-2067350-1.html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