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刮痧療法
常用部位為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jīng)、腋窩、肘窩處,自上而下,先輕后重,刮至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紫紅色痧點即可。
3.外洗法
風熱外感高熱,用荊芥、薄荷各5~10克煎水擦浴。得微汗而解,風寒外感高熱,用麻黃 3~6克,薄荷5~10克,煎水擦浴。
4.敷貼法
用一只雞蛋蛋清敷貼“五心”(雙手、足及胸);或用生石膏適量,加涼水調(diào)敷“五心”。
5.灌腸
(1)大黃15~30克,芒硝10克,玄參15克,甘草6克。煎水500毫升,冷卻后灌入。
(2)大黃枳實湯:大黃15克,枳實15克,甘草10克,山藥15克,寒水石20克,煎水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腸滴注或保留灌腸。每2~4小時一次。
(3)清熱灌腸湯:生石膏30克,連翹15克,荊芥15克,薄荷15克,蘆根30克,赤芍15克,煎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腸滴注或保留灌腸。每2~4小時一次。
(4)大柴胡湯:柴胡15克,大黃15克,枳實 15克,黃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煎汁200毫升,高位直腸滴注或保留灌腸。每2~4小時一次。
6.穴位注射
用柴胡注射液、銀黃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取曲池、足三里每穴注射0.5~l毫升,每4~6小時一次。
7.滴鼻退熱
(1)復方退熱滴鼻液:金銀花、連翹、柴胡、青蒿,制成蒸餾液滴鼻,每次每側(cè)鼻腔3~4滴,每30~60分鐘一次。用于風熱表證。
(2)復方柴胡滴鼻液:柴胡、薄荷等,制成蒸餾滴鼻液,用法同上,用于外感發(fā)熱。
8.中成藥
(1)紫雪丹3克,每日2~3次,口服。
(2)正柴胡飲1~2包,每日3次。用于風寒表證。
(3)紫雪散1.5~3克,每日3次。用于熱入營血伴有神昏抽搐等癥。
(4)羚翹解毒丸1~2丸,每日3次。用于風熱表證。
(5)板藍根沖劑1~2包,每日3次。用于病毒性疾病,熱在衛(wèi)氣階段。
(6)清熱安宮丸,1~2丸,每日3次,用于熱入營血證。
(7)人工牛黃粉1克,每日4~6次,用于熱入營血證。伴有神昏、譫語、躁動等。
9.中藥針劑
(1)柴胡注射液,2~4毫升,肌內(nèi)注射,每日 3~4次。
(2)魚腥草注射液,2~4毫升,肌內(nèi)注射,每日2~4次。
(3)銀黃注射液,2~4毫升,肌內(nèi)注射,每日 2~4次。
(4)穿琥寧注射液,每次40~80毫升,肌內(nèi)注射,每日2~3次,或每日400~600毫克,分兩次靜脈滴注,用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按一毫克液體含一毫克穿琥寧的濃度稀釋液,以每分鐘 30~40滴速度滴入。
(5)清開靈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內(nèi)注射,每日兩次;或每日20~6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鹽水200~500毫升靜脈滴注。
(6)大蒜注射液4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用于多種細菌感染性發(fā)熱。
隨著前列腺癌發(fā)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guān)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jīng)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jié)合...[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