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不包括狹窄(ICD-10:Q42不包括Q42.-01)。
行經(jīng)會陰(經(jīng)骶)肛門成形術(ICD-9-CM-3:49.7901/49.7902)。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1.臨床表現(xiàn):出生后無胎糞排出或僅有少量胎糞從尿道、會陰部異常開口排出。
2.體格檢查:原正常肛門位置處無肛門存在。
3.影像學檢查:倒立側位攝片提示直腸盲端位于恥骨中點與骶尾關節(jié)連線(PC線)的遠端。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小兒外科學》(施誠仁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
行經(jīng)會陰(經(jīng)骶)肛門成形術(ICD-9-CM-3:49.7901/49.7902)。
(四)標準住院日為10-16天(經(jīng)會陰手術10天,經(jīng)骶手術16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Q42不包括Q42.-01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不包括狹窄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1-2天。
必需的檢查項目:
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血型、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
2.胸片、骶尾部正側位平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
3.腹部超聲,必要時可行CT或MRCP檢查。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并結合患兒病情決定選擇。
2.推薦藥物治療方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藥物)。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或基礎+骶管麻醉。
2.術中抗菌藥物用法:可選擇二代頭孢類(如頭孢呋辛)+甲硝唑或三代頭孢類(如頭孢曲松)+甲硝唑靜脈輸入,切開皮膚前30min開始給藥,手術延長到3h以上或大量失血,補充一個劑量(用頭孢曲松時無須追加劑量)。
3.手術方式:低位肛門直腸畸形行經(jīng)會陰肛門成形術,中位肛門直腸畸形行經(jīng)骶會陰肛門成形術(首選后矢狀入路會陰肛門成形術)。
4.手術內置物:無。
5.術中用藥:維持生命體征藥物及麻醉用藥。
6.輸血:必要時。
(九)術后住院恢復7-13天(經(jīng)會陰手術7天,經(jīng)骶手術13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
2.術后用藥:抗菌治療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7天。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良好,進食可,無腹脹,排便通暢。
2.傷口愈合良好,無出血、感染、瘺等。
3.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等造成住院時間延長和費用增加。
2.存在其他系統(tǒng)的先天畸形,不能耐受手術的患兒,轉入相應的路徑治療。
二、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不包括狹窄(ICD-10:Q42不包括Q42.-01)
行經(jīng)會陰(經(jīng)骶)肛門成形(ICD-9-CM-3:49.7901/49.7902)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 10-16 天
點擊下載: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中低位)臨床路徑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詳細]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詳細]